Kleinian学派的理论也倾向于强调生命的最初几个星期及之后其内在的毁灭幻想的重要性,这一方面与自我缺陷学派最相一致。内化对象的病理发展使得正常的育儿变得更加困难。另外,治疗神经症的Kleinian技术在了解生命之初的精神发展方面(owing to allowa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n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life)是最经典的。这与经典的弗洛伊德学派不同,直到现在弗洛伊德学派从理论上解释婴儿的精神生活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比通常所认为的3到5岁要早这一问题仍存在困难。
自由联想和思维松散之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弗洛伊德认为自由联想是遵循快乐原则的,这一点神经症患者和精神病患者很类似。自我对于它们的意向和防御将成为这两者间的区别(what distinguishes the two would be the attitude and defenses of the ego towards them),如自我边界的完整性,包括自我的现实检验成分,自我的防御结构和它缓解冲动的能力等等。Hartmann和Jacobson已精细的观察了这种现象,由London最近完成的一篇文章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思想、意见和对客观对象上的表征不可能是有意义的。
精神分裂症中思维混乱的另一方面在前面讨论的“自我缺陷”中已经影射到了,“自我缺陷”可定义为对应内化对象(内环境的基本构成成分)正常感觉的内化不能或保持不能。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观点来理解自我,将患者的内部世界看作是他理性的自我或思想的丢失,即由于这些内部经历已经被投射到了外部对象上,故它们不是被忽视掉了就是为了安全而保藏起来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心理正常成分或精神病成分的投射)都将导致自我缺陷或不足,因为患者会认同这一经历而感到无力、迷惑和缺乏。分裂、否认和投射认同等原始防御机制显然在驾驭其思想上显得太有成效了,因而产生了不能和谐思考的自我缺陷患者。同时,投射认同、否认和分裂还可以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另一特征----具体思维。其机制如下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忍受因与其对象分离而造成的沮丧感,所以他启动了对分离对象的全面攻击的幻想,因而同那一客体融合、混淆成了一团(become fused and confused with that object。)这种融合混淆感觉上是融为一体、没有分割的。(To the fusion-confusion is felt to be complete, no separation exists)。因此,在这种混淆的状态中,也就没有余地发挥概念或抽象的机动性,思想与思想代表的对象是混淆的。这正是具体思维的精髓,也将成为混乱思维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