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继发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破裂引起):可供选择的用药方案很多。胃、十二指肠穿孔、破裂时,主要要控制G-需氧杆菌。下消化道穿孔、破裂时则必需同时覆盖G-需氧杆菌和厌氧杆菌。在腹膜炎早期,肠球菌一般不是主要病原菌,因此不必刻意控制肠球菌。专门针对厌氧菌的药物有甲硝唑(1.0g iv q 12h)和克林霉素(0.3~0.6g iv q 8h),但不能单独使用,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需氧菌是主要病原菌,厌氧菌很少单独致病。针对G-杆菌,最好选用有抗绿脓杆菌活性的抗菌药如哌拉西林(2.0~4.0g iv q 6~8h)、替卡西林(4.0g iv q 6~8h)、头孢三代、头孢四代、氨曲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能同时覆盖G<sup>-</sup>肠道杆菌和厌氧杆菌的抗菌药有氨苄西林/舒巴坦(2.25g iv q 6~8h)、头孢西丁(1.0~2.0g iv q 8h)、头孢美他醇(1.0~2.0g iv q 8h),但它们缺乏抗绿脓活性。同时能覆盖肠道杆菌、厌氧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有替卡西林/克拉维酸(3.2g iv q 8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 8h)、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等。
⒉原发性腹膜炎:首选头孢噻肟,这是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对G+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活性最强的品种。轻症静滴2.0g,8h一次,重症需6h甚至4h一次。或用氨苄西林/舒巴坦,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上述药物疗程约2周,疗程太短容易复发。其他的选择还有头孢曲松(2.0g iv q d ),或左旋氧氟沙星(200mg iv q d)或氧氟沙星(200mg iv q 12h)。有30%~40%病例腹水培养阴性。10ml腹水加入血培养瓶进行孵育可能有较高的阳性率。
⒊胆道感染:根据胆道感染的细菌谱,重点无疑是控制肠道杆菌科细菌。鉴于绿脓杆菌和厌氧杆菌占有一定份额,使用具有抗绿脓杆菌和抗厌氧类杆菌活性的药物有其优越性,但并非都要加用甲硝唑或替硝唑。一般首选抗绿脓广谱青霉素如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并与甲硝唑(1.0g iv q 12h)配伍。若用添加b-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3.2g iv q 8h 或q 6h,氨苄西林/舒巴坦2.25g~3g iv q 8h 或q 6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 8h),因其抗厌氧菌活性已得到加强,不必再加用甲硝唑。也可用氨苄西林加阿米卡星(0.6~0.8g iv q d)再加甲硝唑,或用氨曲南(2.0g iv q 8h)加克林霉素(0.3g~0.6g iv q 8h)。另一大类选择是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以上药物或药组,对G+球菌的抗菌活性都不够强,这是因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在胆道感染时极少分离到,因此未将其列入重点控制范围,而时而可以遇到的肠球菌是否应予覆盖,目前尚无一致意见,但多数学者认为初始的经验治疗无需考虑肠球菌。
⒌胰腺感染:应选择能渗透入胰腺组织并形成有效杀菌浓度的药物。可用具有抗绿脓杆菌活性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1.0g iv q 8h)或头孢哌酮/舒巴坦(1.0~2.0g iv q 8h)、头孢他啶;或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2.0g iv q 12h 或q 8h);或用能抗绿脓的广谱青霉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或用头孢西丁(2.0g iv q 8h)或头孢美他醇(2.0g iv q 8h),但对绿脓杆菌无效;或用氨曲南(2.0g iv q 8h);或用氧氟沙星(200~400mg iv q 12h)、环丙沙星(200~400mg iv q 12h)或左旋氧氟沙星(200~400mg iv q d )。重症可用亚胺培南(0.5g iv q 6h)或美洛培南(1.0g iv q 8h)。上述方案必要时再加用甲硝唑(0.5~1.0g iv q 12h)或克林霉素(0.6g iv q 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