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医考网

标题: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后固定方法的选择 [打印本页]

作者: 淡然    时间: 2017-11-30 07:55
标题: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后固定方法的选择
   Colle's骨折即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将腕关节固定于什么位置最佳尚无定论;就目前国内外情况来看,多采用旋前位、掌屈位、中立位以及背伸位、旋后位等不同位置,其疗效各家报告不一。Bohier(1919)指出:将腕关节固定于掌屈尺偏位,有压迫正中神经的危险,出现有如腕管综合症的表现。他建议复位后固定于伸腕中度尺偏和前臂旋转中立位,但这样对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易再度错位。1959年Lidstrom指出,在此种情况下应固定于掌屈尺偏位,待10~14天骨折断端纤维粘连后,再更换中立位。Von Lanz, Wachsmuth(1959)认为为了使Colle's骨折达到良好的复位固定,使伸腕肌力减小,最佳的位置是背伸位。1975年A sarmiento分析了肱桡肌的作用,为避免因肱桡肌牵拉桡骨远端旋后而造成再度错位,主张旋后位固定。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Colle's骨折的固定问题也有不少报道。国内苏宝铭1987年报告夹板中立位固定200例骨折,优良率达94.5%。1991年Gupta又提出了腕关节背伸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主张,详细阐述了腕关节背伸固定的理论根据。并指出腕关节掌屈位固定,尺偏位固定的不稳定因素和对手部功能及正中神经的影响。
  1993年我国宋时臣采用腕关节背屈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3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4年李飞跃译著的《Colle's骨折的治疗—腕关节固定于背伸位》,王国平等在《Colle's骨折旋后位固定机理探讨》的文章中亦都提出了不同见解。
  作者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对科雷氏骨折采取了腕关节功能位,掌指关节不予固定的治疗方法,分析认为该法具有消肿快、固定牢靠、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合并症少、无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等优点。通过本组214例临床观察、随访,优良率达95.8%,明显优于其它方法。
  从生理及解剖学角度来看,Colle's骨折无论腕关节处于什么位置,由于腕屈肌作用,可促使远端骨折的复位,腕伸肌倾向于背侧移位,而腕桡侧伸肌力量比桡侧屈肌大,功能位固定可以使腕伸肌的力量减小,避免该肌紧张,可以维持良好的对位。根据Gupta的观点,功能位固定也可以松弛桡骨背侧与近排腕骨之间的桡月韧带,减少头状骨向背侧产生的变形力,从而加强复位后骨折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我们采用腕关节功能位固定,完全符合生物学原理。根据骨折与固定的生物力学,即骨组织能根据功能需要改变其局部力学特性。随着废用或功能逐渐增加会发生骨的密度变化。骨组织还有自身愈合能力,这一修复过程不是形成疤痕而是骨组织损伤的重建,是复杂的生物学和力学过程互相作用的结果。本组所应用特制夹板是符合骨折与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
  此种固定方法,是将整复、固定和功能练习三个阶段密切结合在一起。是以肢体能活动的目标出发,未固定的关节可以不受固定的约束而运动,在固定与活动相结合(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医患协作的原则指导下,在不影响骨折远端稳定的前提下,不但能保持骨折断端整复后的位置,同时对于骨折断端残余的轻度移位(向桡、背侧)通过夹板的约束力和纸压垫的效应力以及伸屈腕肌的动力学特性的作用逐渐得到纠正。我们特别强调的是医患协作,自固定后立即开始功能练习,不但要加强手指间的活动,同时也要活动肘关节和肩关节,不但固定期间活动,解除夹板后仍要继续进行。教病人自始自终自觉的进行功能锻炼,在骨折治疗过程的各个阶段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是保证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最理想最有效的重要措施 。常规固定方法是固定在掌屈、尺偏位置。我曾经接触过很久的手法复位,尤其对桡骨远端骨折。在我们医院。每年手法整复的这类骨折4、500例应该没有问题。个人感觉对于骨折的手法复位就是在了解病人骨折时候的受伤机理,然后遵循原路返回的原则通过正骨手法达到复位。COLLE'S骨折受伤机理就是倒地时候手掌撑地,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复位方法也是在牵引下选前尺偏复位。
复位后的固定方法主要是为了维持骨折的复位效果。所以个人感觉应该还是固定在尺偏,掌屈位置,前臂保持在中立位。我们医院的COLLE‘s夹板是特制的。在腕关节这里有个弯曲。限制背屈。一般5天左右复查一次!常规固定4~6周左右。临床效果还是很不错!




作者: 淡然    时间: 2017-11-30 07:55
加入小江,执考无忧!
作者: 努力学习    时间: 2017-11-30 13:59
感谢分享,辛苦了




欢迎光临 小江医考网 (http://xiaojiangjiaoy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